维扬之水
早春东行
散文  2016年03月21日  阅读:1265

这几日倒春寒,街上的女人放弃薄呢春装,又换回羽绒服裹着。刚过二月二,有点儿事,需向市区东部开发区走一遭,很长的一段路。

鸵鸟似的埋头躲在电车后座上,有一搭没一搭与驾车的先生说句话。半阴的天儿,太阳在云层中时露时藏。小风嗖嗖的,从两侧直吹,凉意袭来,没有寒冬时的刺骨,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,入春了。

宽阔的道路,两旁种着好些高高低低的迎春花,一丛丛,一簇簇,一绺绺,挨挨挤挤,纷繁热闹。淡褐色的枝条,围拥着黄灿灿,极细碎的小花,说不尽的娇媚婉转,蕴藉风流。无一星半点绿叶的影子妆点陪衬,单纯的花儿,羞答答静悄悄地开着,看上去清亮的很,不觉得有什么缺憾。

平时行路也曾留意,静待温润的南风吹开第一枝,细细领略“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。”的韵味。只是没料到,这花儿出手即是一片天真烂漫,一带一路洋洋洒洒,流金焕日般地铺排开,全面绽放,再无半分扭捏姿态。

时值中午,沿外环北行,走过一中附近那片红色的楼盘,路边迤逦现出一组组高大壮观的工厂建筑,主要是玻璃厂和深加工企业。白的墙,蓝的烟囱,阔朗的厂区,红的斜三角顶——有的门前还停着一片各式各样的小汽车。

以前常有满载煤炭的大车,排着长龙等在门前或在路上穿梭,现在看不到,许是改烧天然气了。有的工厂明显是停产,没人走动,没见拉玻璃和原料的大车,且一看大门口就知道,有很长时间没清扫。多少钱盖成的工厂,高楼设备厂房烟囱,就那么红红蓝蓝白白静静的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。

过了千山那个地标般的高楼,再向北走一段路,转向东行,过进高速的路口,遥看一列子弹头似的高铁从桥上呼啸而过。路上大车小车少得很,或许那些大车都是自田村那条斜路转走环城的?行人也少。一路走来,渐渐的,走到高架桥边,再从下面直穿过去。往东看,天辽地阔,工厂林立,顿觉视野开阔,心情也舒爽好些。

草坪里,荒坡上,都有碧绿的小草在冒头儿。有的草坪在浇水,喷灌一下下转动,水雾激涌,地面湿润,有几分杏花烟雨江南的意境。一株株垂柳婆娑着从身边倒退,垂下的万千枝条柔嫩可爱,迸出细幼的淡黄色叶芽。想起近代诗人徐志摩的诗,“那河畔的金柳,是夕阳下的新娘。波光里的艳影,在我的心头荡漾。”

徐志摩全集不仅有诗,还有一段关于工厂的记述,而且特别强调,不是别人的,就是他父亲开的一个缫丝厂。徐先生是在1931年为了省钱且赶时间回北京,搭坐邮政飞机失事的,料想记录工厂情景的时间应当在上世纪20年代。

书中写道,工人是由工头带的,是些8、9岁到12、3岁的外地女孩子,拿着工具,从白气蒸腾的大桶里,把煮过的蚕茧捞出来,理成丝。管事的解释这些人比本地人耐热,体格壮,若本地人是耐不住那热的。还说卫生条件很好,经常有专业医生定期到工厂检查。诗人的观察自然仔细,说那些女孩子夏天长有热疮,再说耐热性应该没什么区别,估计是图管理方便,还联想到剥削剩余价值和资本之类。

账房先生见到小老板,自然要卖弄一番,露点儿手段,报告一下账目。收的蚕茧多少钱,工价,费用,出厂的一包原丝价格,利润如何,一件件一桩桩详细解说。并说工人的待遇不错,管食宿,工资代她们储蓄起来,每月大概10元,一年差不多有100多元,过年拿回家,在当时是很可观的一笔数字。

徐家是有名的浙江海宁硖石首富,开着酱园、钱庄、绸布号。徐诗人的表叔是沈钧儒,金庸是他姑表弟,琼瑶是他表外甥女,老师拜了梁启超,同学中有郁达夫。与张幼仪结婚时,女方陪嫁的欧洲家具装了一火车车厢,那排场地位,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王思聪。

张幼仪离婚后留在徐家当义女,曾带着孩子在欧洲留学,徐家每月给寄300大洋的生活费。她那时外国留学的费用,每月相于一个工人三年的工资收入。由此可推出,留过洋的民国大师们,在当时那个文盲率极高,知识分子稀缺的年代,真是用钱堆出来的,照样打个银人也能。

看来徐家当时用的工人应该不少,丝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。本地以前也有过劳动密集的产业,如服装厂,棉织厂等。每到上下班时,京广路上工人多的很,车棚里,大门口,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乌泱泱停着一大片。棉织厂住宿舍的大姑娘,冬天从30多度的车间出来,洗过澡,裹件棉衣穿条单秋裤,一溜小跑就回有暖气空调的宿舍了。如今这些工厂都停了,用人多的行业都是些小商店、饭店和超市,在高房租和电商的威胁下,一家家彼伏此起地开着。

以前西部矿上曾开过棉纺厂。冬天门口挂着厚厚的大门帘,白色的水蒸汽从车间氤氲而出,工人们排着长队进去。男工除了维修电工就是清花和浆纱工,许多20岁上下的女孩子或整理经线,或系着围裙来回走动看纺纱机、布机,或坐在穿筘间飞动手指,也有把布放到长排桌上展开,拿着针线负责修布。

她们管布叫“猪”,一匹棉布有7、80斤重,也有90多斤的。用小车推过来,往肩上一搭,扛起走几步或两个人抬起放到桌上,说起话来,“又领了一头肥猪!”笑嘻嘻的。穿筘间位于织布车间和浆布车间之间,较闷热,夏天需开着自制的大落地扇。看在一个月1000元上下的工资份上(相当于那时公务员和教师们一个半月的工资),姑娘们还是积极乐观努力的。可惜现在停了,挪在开发区办玻璃工业,他们入行晚些,没赶上玻璃大赚的那个黄金时期。

往前再走一段,路面是一个大玻璃交易市场,风景建筑都是美的,却空落落,看不到几个人和大车。办完事儿,本想从另一条路转回,想到走那条路需从高架桥上面过,大车又多。而这边如此好的风景白放着,无人欣赏,转了念头,依旧顺着原路回来,把看过的风景又看一遍。

快进市里时,见路西边沙滩上有一小片菜地,种着打籽用的卷心菜,水润润绿油油,忍不住停下,仔细看了几眼,上面结着棱形的小骨朵,饱鼓鼓,颤巍巍,透出金黄,快要开花了。